精彩瞬间持续了 19 天,巴黎奥运会落下帷幕。除了激烈的赛事,本届奥运会上频频出圈的 00 后,可以再战一场的 60 多岁的“超龄”跑阿姨们,还有在大众马拉松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程序员女孩......每个努力工作的球员都闪耀着光芒。它还激励我们思考成为冠军和金牌意味着什么。
文丨周莹莹 编辑丨露娜
巴黎奥运会于昨日凌晨结束,62 岁的汤姆 (Tom) 骑着摩托车最后一次亮相,越过五环旗,带领我们对奥运会的期待从巴黎到四年后的洛杉矶。
在本届奥运会上,中国队以 40 金、27 银和 24 铜与美国队并列金牌。
来自中国的新一代运动员已经定格了太多划时代的时刻:
“温女王”郑钦文成为首位进入网球决赛的亚洲球员,获得中国网球首个奥运单打冠军;
“世界飞鱼”潘占乐以46秒40的成绩夺得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冠军,又在男子4*100米混合泳接力赛中获得金牌,结束了美国在该项目上长达40年的金牌垄断;
“沙头”组合赢得了中国乒乓球的第一枚奥运会混双金牌。
此外,像谷爱玲这样的“六边形战士”也越来越多。他们不仅是运动员,也是全面发展的学者,比如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,正在攻读法学博士学位的击剑冠军江敏欣。
在外滩看来,这些闪闪发光的奖牌,以及本届奥运会的众多运动员,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启发和思考,即使是那些所谓的“失败者”,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。
重视您的感受和需求
而不是陷入内耗
本届奥运会,很多00后运动员因为“放松”出圈。
知名心理咨询师吴志宏直言,“要想养孩子,最好养育一个像潘占乐这样的孩子。他说,他从潘占乐身上看到了身心的绝对统一。
来源:央视面谈节目
其实,除了潘占乐之外,我们还看到了很多精神内核强大、没有内耗的新一代运动员。他们不一定是冠军,但也为奥运会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。
巴黎奥运会是00后田径运动员吴燕妮首次参加奥运会。早在 2018 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上,她就以 12.09 秒的成绩刷新了亚洲女子 100 米跨栏的最好成绩,成为“新一代女子飞人”。
从第一次出圈到这次在巴黎奥运会前更新运动员官网,吴燕妮经常因为化妆而受到质疑。
无论是时髦的辫子、手臂上的皇冠纹身,还是赛前的个性化手势,都被认为过于张扬和傲慢,不太符合中国人的内敛性格,甚至说她“没实力就想先出名”。
好在吴燕妮有一个强大的内核,不受外界的干扰。当被质疑太高调时,她曾直接骂回“我要打架了,你让我低调一点,你没事吧?”
她也非常有女主角的风范说,“那些对我的谩骂和诽谤,本身就是一种钦佩。”
没有被舆论所左右的吴燕妮,把所有的精力都挥霍在了球场上。
在预赛中,她在同一组的对手包括世界纪录保持者、牙买加明星和美国明星.....可以称为“死亡之组”。虽然最终没有直接获得参赛资格,但对自己的成绩并不满意的吴燕妮已经创造了奥运会女子100米跨栏项目中国运动员的最好纪录。
其实,就像本届奥运会上一直流传的“采访界的 00 后整顿”一样,以全红婵和潘占乐为代表的奥运冠军在镜头前坦率直率地回应,甚至无厘头的回应,让大家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煽情和苦涩的采访叙事, 忍不住鼓掌;
同样,极具个性的吴燕妮也让我们看到,在运动员的统一身份背后,有成千上万个不同的个体。谁说运动员必须不露面?爱美的女孩不仅能梳出可爱的辫子,还能在赛场上全力以赴,英姿飒爽。
不畏陌生的眼光,尊重自己内心的喜好,吴燕妮也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奥林匹克精神——与其在别人的质疑中陷入内耗,不如把困难变成垫脚石,奔向自己的星星大海。
此外,在那些历经风雨、依然活跃在赛场上的运动员中,外滩君也看到了新时代的奥林匹克精神——成功并不意味着不会有失败。只有正视自己的痛苦、脆弱和低谷,接受失败,才有可能破茧而出,成为一只蝴蝶。
就像美国体女王、备受瞩目的体明星西蒙·拜尔斯一样,三年前在东京奥运会上,因为一个难以置信的重大失误,打出了人生最低分,舆论一片哗然。
对于这次异常的表现,她坦言自己不是受伤,而是因为心理健康问题。她说,她一度找不到站在球场上的意义。
当时,没有人知道,曾获得 11 枚奥运奖牌的拜尔斯,在场外有着难以言喻的痛苦和阴影——凌乱的童年,训练时被虐待和殴打,甚至在训练时被队医性虐待......
尽管外界对她的下一次表演寄予厚望,但她还是选择退缩,正视内心的痛苦,开始接受心理辅导与疗愈。时隔
两年,她终于重返赛场,在巴黎奥运会上冲破黑暗登上世界之巅,获得女子体个人全能金牌。
正如拜尔斯所说,“运动员是人,首先需要保护自己的思想和身体,而不仅仅是做外界期望他们做的事情。”
她希望每个运动员都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伤病和需求。能够在游戏中享受自己的状态比输赢更重要。
同理,每个孩子在自己的人生中都会遇到无数的低谷,只有包容失败,给他们自我调整的空间,才能给孩子成长、重返巅峰的信心和安全感。
享受竞技运动
唯有爱才能长久
本届奥运会上许多老年运动员的故事同样鼓舞人心。虽然他们未能赢得金牌,但他们为奥林匹克景观增添了独特的维度。
在乒乓球女子单打 32 强比赛中,对阵来自卢森堡的中国运动员孙英莎倪夏莲。
早在 1983 年东京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,她就获得了混双金牌,还获得了一枚女子团体金牌和一枚女双铜牌。从该国退休后,她移居国外,后来定居在卢森堡。这位来自中国的女乒球运动员,无论走到哪里,都会把冠军带到哪里,被誉为“欧洲无敌乒乓球女王”。
除了她过去的战绩,更引起关注的是,她61岁时坚持站在乒乓球场上,实属难得。
遗憾的是,在巴黎奥运会32强中,她遇到了头号种子女单选手孙颖莎,两人上演了一场酣畅淋漓的“爷孙大战”。
令人钦佩的是,她也享受着这场无法获胜的比赛,并没有放弃每一个打得好的机会。孙英莎赛后也感叹道:“倪阿姨的体育精神值得学习。无论她落后多远,她一直在战斗,试图在球场上找到出路。”
在本次比赛中,倪阿姨虽然止步于16强,但她已经书写了自己的传奇,成为了对后代年轻人最好的激励。也有眼尖的网友发现,“倪奶奶的粉丝已经突破百万大关,比卢森堡的总人口还要多!(根据数据,2023 年卢森堡总人口为 669,000 人)。
除了倪夏莲之外,还有一位乒乓球运动员也因为年龄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。她叫曾志英,来自智利的中国运动员,今年58岁,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。
相比于拿下双打世界冠军的倪夏莲,曾志颖的乒乓球生涯更是晦涩难懂。
因为妈妈是乒乓球教练,她成功拿起球拍,从9岁开始就坚持打球,还一路进入了国家集训队。
15 岁时,曾曾遭受了重大打击,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的改革迫使她更换球拍并适应新的比赛风格。她的信心一落千丈,她的乒乓球生涯也画上了句号。
退休后,她在智利北部的一个城市担任乒乓球教练,后来转行做服装生意,在那里她结婚生子,再也没有碰过球拍。但每次搬家,她都会看到以前的球拍和球衣,她想把它们扔掉,但又舍不得。
直到 2020 年疫情,她被困在家里,不经意间重新练习了乒乓球,每天玩发球机一小时。20 多年没有挥拍的她突然发现自己还是喜欢打球的,打球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快乐和激情。
疫情结束后,50 岁的她开始参加比赛,不仅入选智利国家队,还在南北大陆的几场比赛中大放异彩。
曾志英花了 50 年时间才确定自己热爱乒乓球,但幸运的是,还不算太晚。在获得巴黎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后,她发了长时间的高烧,睡得很黑,但她感受到了一种让梦想成真的幸福。
虽然在巴黎,曾梵志的奥运之旅在第一轮就结束了,但这并不是结束。她说,回到智利后,她会继续打球,如果没有职业比赛,她会业余打球,她会继续打球。“原因很简单,我喜欢乒乓球。”
在竞技场上,虽然“高龄”可能是一个劣势,但它也可以让他们放下包袱,享受比赛本身。
现在,曾志英因为乒乓球而感到无条件的爱,这是他年轻时从未有过的。现在,无论她走到哪里,无论输赢,她的丈夫和儿子总是支持她,观众们都喊着她的名字,告诉她,没关系,她很棒。
这样一位年老体长的健儿也向我们展示了,如果我们真的热爱它,开始永远不会太晚,或许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此。
跨境参与奥运会,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xianpeizi.com/html/tiyuwenda/7387.html